当前位置: 首页 >> 魏士钦:数据+内容 双擎驱动跨界转型
魏士钦:数据+内容 双擎驱动跨界转型
2017/7/10 15:44:37
 大家好,我是电动生活魏士钦,去年参加这个论坛的时候,我和在座各位分享电动生活在2017将要做的事,当时讲的比较虚,时隔一年,今天想从业务角度和大家分享我们这一年的发展路程。
首先想说,创业虽苦但很开心。一年前我和我的合伙人如履薄冰,现在还是如此,不敢轻心懈怠。2016年最初做电动生活的时候,我们想把它打造成最贴地飞行的新能源汽车媒体。去年9月开始,大家都知道电动生活扎进了一个个城市里,一条条高速间,开始“肆无忌惮”的“人肉探桩”。我们一直坚守一句话:坚持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创业未必一定要站在风口上,或者是讲投资人喜欢听的故事。
这一年来我最大的感触是:电动生活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对于用户、对于这个行业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刚才讲到的“人肉探桩”这件事情的起因还挺有意思,我们自己推过好几次电动车,最远一次在北六环外推了四公里才找到一个电桩。从那件事情后,我们意识到偌大的北京,找个不足一人高的电桩对我们专业的媒体都如此之难,更何况是用户?所以,我们真正开始用车摸遍北京每一根电桩,4个月的时间,我们跑遍了北京的400个小区,抵达车位8167个,探访充电桩5025个,收录可用充电桩并制作独家实景导航路书4056份。用户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桩了。对,这项工作很多人不解,觉得辛苦,我们做起来,真的很苦,甚至要一次次的咬牙去做,因为我们明白用户真的需要。
 
通过分析新能源主要城市和高速的充电设施建设情况后,调研数据显示对外公布的充电桩数据和可探访到的数据并不吻合,存在约40%的出入。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下沉和浸入,基础设施起着有力保障的作用,如果用户买车容易充电难,谁还敢买车?所以,政策退坡、补贴衰减已经不再是掣肘新能源车发展的主要原因,最核心的问题是找桩难、充电难。
诸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一个普遍性问题:私用桩安装难。对一部分新能源车主来说,在小区里安装充电桩是非常困难的。新增充电桩,物业首先要做的是增容,以增加10根电桩为例,物业需要承担的增容费就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人民币,并且这些新增的私桩使用权并不归属于物业,物业无权支配和使用充电桩产生额外收益,物业在承担增容费后捞不到任何好处,也就没动力安装,导致桩装不上,汽车卖不动。一系列的“延时”后,新能源产业这个轮子在“慢慢”的转动。
这是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在用户端真真切切的现状。我们在不断的思考,如果电动生活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用户,那么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从用户认知上来讲,目前用户对于新能源车的了解程度,和2000-2002年几乎所有用户对燃油车概念模糊的时候很相似,现在用户对于电动汽车的了解相当少,很多人就把它当手机跑,个人认为这个理论也没毛病,事实上电动汽车除了电动机、电池、三电系统之外,也没有太多其他复杂的组成了。但这三样里的电控制BRS系统就不亚于传统燃油汽车燃油发动机的技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媒体能把这个东西说透,让用户真正理解。我们希望凭借我们的专业能力,能让新能源车“以真面目”示人,不再“神秘”,不再遭到“非议”。
在做媒体的同时,踏踏实实的为用户解决真正切乎出行的问题。刚才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技术团队通知我,电动生活APP刚完成了跟几个充电桩运营商实时动态的互联互通。我们认为这件事情用户太需要了,但做起来太难了,一年的努力,我想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做到了。
对于用户在车辆使用层面的需求满足,我们今年尝试了三步走:
第一,让用户找到电桩。电动生活给每个人肉探过的桩都做了“实景路书”,这个路书无异于在其他导航结束的终点开始为用户导航,直到抵达充电桩前。在座的各位老师,很多是燃油车主,对“找桩”并没什么感觉,我想各位都经历过外出用餐,要找一个餐厅,导航的终点会是餐厅所在的大厦,或大厦的停车场,比如你要去爱琴海三层某家餐厅,导航可以带你到爱琴海,但抵达大厦后想找餐厅估计还得花20分钟,大厦里还会有指示牌告知餐厅的位置,而对充电桩,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用户在找桩过程中,一般导航会结束在大厦停车场、小区入口处,但用户并不知道具体有几根桩,分别都在哪一层、以及该层哪个具体位置,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导航结束后,自动启用“实景图片路书”,告诉你在B1还是B2,然后怎么走,能最终到达这根充电桩跟前。
 
第二,让用户成功用上可用桩。用户在出发找桩前,就可以轻松的通过电动生活的手机客户端获悉将要去充电的地方有几根电桩,哪根是空闲能用的,做到心中有数不扑空。这里,也得益于几家充电桩运营商与电动生活数据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了靠谱实时的充电桩服务。
第三,完成查、导、充、付全环节服务。电动生活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用户的,我们将要努力解决的是用户充电支付的负担。以前开车出行,手里必备五、六张不同运营商的充电卡,现在开电动车出行,手机里至少要安装10个APP,北京目前已有近30个运营商(相信这个数字还在上升中),每个运营商是独立的,所以我们现在想办法把它统计出来,让用户只需要装一个APP就能够完成找到可用桩,顺利充电,并能充值或直接扫码付款。
这三步的尝试,电动生活已开始践行从媒体界限跨入工具界了。截止至目前,电动生活的探桩调研团队已经把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以及京沪高速、京港澳高速、京蓉高速,沈海高速等高速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都做了实地探访及调研,目前来看,有两个比较积极的作用,可以和大家分享。
一方面,探桩过程中,一辆电动车在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内会连续行驶2000到3000公里,由于需要测试各个电桩是否完好能用,因此每到一处充电站点都要对该站点的电桩进行实际充电测试,因此车辆本身的充电频率最少都要6次/1天,最多的时候16次/1天,如此推算,一个月需要充电180-480次,普通车主用户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也要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60次充电。一个月内高频用车,高频充电,对于车桩本身兼容性和车辆本身的性能都是考验,那么在这其中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不论是对用户选车还是对主机厂的公关话术和传播策略上,都有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电动生活在实地探访过程中,会将大量的充电桩实测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给出建议,让数据开口说话,反应问题。我们将探访结果汇聚在电动生活对外定期发布的《中国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白皮书》城市系列和高速系列中。已经发布的《京港澳充电桩2017年度白皮书》和《深圳充电桩2017年度白皮书》从充电桩建设的现状、问题建议都做了深度剖析,我们尽心做的事情或许还不够尽善尽美,但能为行业链条中的同仁们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也深感欣慰,我们还会坚持做下去。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电动生活算是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势而生,而这大势又处在初生期,有一定的规则,又没有一定的规则,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今天聊得很多,希望明年,在这里还能和大家分享,我们17年做的事情,希望明年我不要推翻今年说过的话。
谢谢大家,今天我就分享这么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隐私权声明 | 网址律师
Copyright © 2001 - 2024 SINOCA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诺视线传播机构  京ICP备05020129号-5 公安备案 11011502002340